中國紅星宣紙掃一掃 關(guān)注我們
在畫壇,有“畫黃山巨擎”之稱的董壽平出身于詩書世家,董壽平高祖董霽堂為清中葉著名書法家,祖父董之煥為清翰林,以詩書著稱于世。家學(xué)淵源深厚,加上董家收藏文物書畫甚豐,在當時名聞海外。董壽平自幼受家庭影響,酷愛書畫,刻苦自學(xué)。初畫花卉后研山水,尤以畫梅竹及黃山風景而著稱于世,成為一代深有影響的畫家、書法家、理論家和鑒賞家。沈尹默先生曾以“昔者北苑立標格”“思翁翰墨本多韻”“富春名字猶昭垂”將之與董源、董其昌和董邦達并提,足見他在近現(xiàn)代美術(shù)界的地位。他畫黃山,不拘峰石的形似,追求山的整體性,以大氣象之勢取勝,直抒胸臆。使他筆下的山勝過山,這是董壽平的人品修養(yǎng)與作品高度統(tǒng)一的結(jié)晶。
他與同時代的其他書畫家一樣,與宣紙結(jié)緣深厚。宣紙博物館收藏了他的兩幅畫和一幅評價宣紙的書法作品。兩幅畫都以他代表性的“壽平竹”呈現(xiàn),其表現(xiàn)形式似與“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竹石”相似,卻又不似鄭板橋畫竹中隱有“清高堅貞中隨心所欲,如槍似劍地針砭時弊”,而是將竹畫的端莊,將傳統(tǒng)技法的虛實、陰陽、濃淡處理到讓人無法企及的高度,這可能是他人格、心胸和哲思的綜合體現(xiàn),他認為畫竹是“將具象美與抽象美和諧統(tǒng)一的過程”,人與竹要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畫家作畫與文人作文一樣,能將其心境通過藝術(shù)手法得心應(yīng)手地表達出來,成為作者移情中理想中的作品自然有生命力。董壽平以此法畫竹,便成為他人無法企及的“壽平竹”。此竹用筆用墨“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粗細疏密相統(tǒng)一,計白當黑,陰陽相協(xié),一枝一葉都是他對“太極”和“唯物辯證法”的實踐,也是他心中“竹”的思想表達?!皦燮街瘛敝袑⑷说母呱衅犯衽c四季清風率意高度融合,竹中有我,我中有竹,竹我兩忘,竹人合一,竹雖小卻能顯現(xiàn)出大氣磅礴。
董壽平的書法藝術(shù)既古樸蒼勁,嚴謹莊重,又神采飛揚,飄逸超凡,極富個性,卓然超群于書法藝術(shù)之林,這與他深厚的功底是密切相關(guān),啟功先生稱他的書法“筆筆都有其出處”。董壽平對寫字亂象的現(xiàn)象也曾批評過“寫行書和草書不能亂寫,每一筆都要有根據(jù)”,他認為書法的個性和風格皆是以人的性情和學(xué)養(yǎng)為本的,“字者心畫也”,書法表達個性和表達情感要依靠筆墨章法,更重要的是字內(nèi)與字外功夫要結(jié)合,因此他推崇蘇東坡所說 “退筆如山未足惜,讀書萬卷始通神?!?/span>
宣紙博物館存有他的一幅書法作品,兼評當時的宣紙“此紙料佳而纖維不純,在工藝上還應(yīng)把紙漿洗得更凈,淺墨痕外無白圈方好?!睂懙碾S意而隨性,恰恰就是這樣一種寫法加上所寫內(nèi)容,形成了一種超然之風。董壽平在新中國成立后供職于北京榮寶齋,與各種好紙接觸的多,對紙的理解也區(qū)別于其他書畫家,估計他對宣紙的評價不限于這幅作品。在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檔案室里,有很多1950年代的客商手跡,以榮寶齋的居多。有些手跡字體間縱橫捭闔,很有大家風范。據(jù)說他當時在榮寶齋就從事與文案相關(guān)的工作,估計這些往來信件就出自于先生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