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星宣紙掃一掃 關注我們
??撈紙是能體現宣紙傳統制作技藝精髓的一道工序。本報記者 陳黨芝 攝)
??申遺之路
??——寫在宣紙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后
??本報記者 李菡陳黨芝
??楔子:2009年9月30日晚11時,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發(fā)了一條即時新聞: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次政府間工作會議上,公布了全世界76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國有22項位列其中,“宣紙傳統制作技藝”排在其中第四位。
??這是宣紙繼北京奧運會驚艷展示之后,再一次華彩亮相全世界。
??在上下歡慶之時,我們不能忘記,宣紙能夠進入國際間的保護行列,一路并非坦途,其中凝聚了多少涇縣人的滿腔熱忱,又承載著多少宣紙從業(yè)人的艱辛汗水。
??這條申遺之路,是如此榮光而又艱辛。
??踏上征程
??宣紙申遺,要回溯到2006年。
??這一年的6月13日,涇縣捧回了文化部為宣紙制作技藝頒發(fā)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證書。
??拿到這張沉甸甸的國家級證書,對于涇縣來說,并不輕松。因為之前文化部非物質遺產保護專家在實地考察宣紙制作工藝后認為:宣紙的獨特工藝和特性,可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按申遺規(guī)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每兩年評審一次,一個國家僅批一個項目。從2003年到2007年,我國只成功申報了四個項目: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族長調(與蒙古國共同申報)。鑒于這種情況,專家們建議,宣紙與筆、墨、硯一起,以文房四寶的名義“打捆”,聯合申遺。
??當時在中國文房四寶協會牽頭組織下,四大行業(yè)領軍企業(yè)坐在一起,切磋交流了差不多一年,完成了申報文本、申報片的撰寫與制作,正當業(yè)內人士為申報而沖刺時,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公布了新的申遺規(guī)則,每年接收申報一次,各國名額不限。當文化部向各地征集申報項目時,安徽省文化廳推薦了能代表我省手工技藝的宣紙、徽墨。
??這意味著,接下來,宣紙可以單打獨斗去申遺。
??2008年9月5日,涇縣接到省文化廳來電,安徽的宣紙、徽墨進入文化部初選項目,9月8日在京召開相關會議。
??這一天,宣紙正式踏上申遺的征程!
??參加會議的代表當時在會上就感受到沉甸甸的壓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隨著新規(guī)則的制定,申報材料也做了大幅度的調整。申報文本從2.5萬字調整到4000字左右,申報片從6分鐘、8分鐘、15分鐘三個檔次調整到10分鐘;增加了一旦申報成功需要宣傳的60分鐘的宣傳片和10張左右的照片。所有的調整并不意味著工作量調整了,而是有了更為重要的挑戰(zhàn)。
??由于文化部要求9月25日前提交所有的申報材料,根據省文化廳相關領導作出的“要將所有的工作往前趕,打好時間的硬仗”,當即,申報組決定在9月20日前完成所有的材料準備工作,即便修改,時間也比較從容。
??消息傳來,涇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召開了專題會議,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領導組,會議確定了由縣長掛帥的“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組”,會議當時就做了明確的分工,申報具體工作由副縣長兼中國宣紙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肖陽牽頭組織;由中國宣紙集團公司具體承辦外聯、墊資、申報以及申報統籌工作。
??會議當時確定了縣內申報專家組,并根據省文化廳相關領導的要求,安排了倒計時,采用“分包到塊、各負其責”的方式安排具體工作。如中國宣紙集團公司承辦總體協調、外聯、申報文本、申報片等方面的制作與撰寫,縣委宣傳部和文體局選派技術的人員負責圖片拍攝,縣廣電局安排電視臺制作資料片,經委派人聯系場地,宣紙協會參與……
??全縣都行動起來。一場與時間爭、與新課題斗的戰(zhàn)役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申報之旅
??從這一天開始,申報組給自己擺上了倒計時工作牌,他們明白,這一刻起,他們的時間只有分秒必爭!
??現在看起來一臉輕松的申報組工作人員黃飛松,說起那十幾天,用了這樣一句話:“那是一段戰(zhàn)斗的日子。”
??9月10日,在省文化廳的協調下,聯系到精干的攝制組拍申報片,當晚攝制組趕到涇縣,開工拍攝。這一組人馬于11日、12日、13日、14日,一刻不停地為寫腳本、選場地、拍攝、討論……
??廣電局與宣紙協會一組一邊分頭找影像檔案,一邊派人補鏡頭……
??拍攝圖片的一組拿著“長槍、短炮”到宣紙生產點尋找角度……
??那一段時間,在申遺中承擔具體事情調度的肖陽的手機幾乎被打爆了,反映的問題有相當一部分與申遺工作有關。
??黃飛松說:“2008年的9月14日是中秋節(jié),我?guī)е鴶z制組在烏溪的一家小飯館里,請老板特地上了一盤月餅。我對大伙說,對不住了,這個節(jié)將就著這樣過吧,等申遺成功了,我們到省城擺宴答謝!”
??當日午飯后,攝制組驅車趕回合肥,工作分頭進行。這天晚上,申報文本的寫作才開始。
??在所有工作緊張有序的進行時,北京又有消息傳來,為保證所有申報材料的質量,文化部委派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國內專家于20日對所有申報項目進行初評。事實證明,當時決定將準備材料的時間放在20日之前是完全正確的。
??18日,所有的材料都集中到合肥。請來了省內的非遺專家對所有材料進行過濾,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在討論后進行修改。
??19日晚上,黃飛松只身一人帶著需要評審的申報文本和申報片,赴北京送給國內專家初審。他于20日趕到北京,在現場,其它的申報項目一般由幾人組成的項目參評組,而宣紙項目只有他一人。下午,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場的7位國內專家對文本進行一番評點后,便開始評審申報片。
??第一位專家的發(fā)言,讓他心涼了半截,那位專家毫不客氣,第一句話就是“這是我到目前為止看到的最差的申報片,畫面語言與申遺相去甚遠”。好在,第三位專家的話,又把他從冰窖里撈了出來,“這位專家也不客氣,走上來就說這是他到目前為止看到的最好的申報片!”有戲!他凝神聽了后面幾位專家的點評,“基本上都認為申報片拍出了宣紙的特點和意境,進一步修改就行。”再談到這個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下午,他已平靜如水,“一邊倒都說好的作品,不一定好;有爭議的作品,或許更有價值。”
??帶著專家們提的一大堆意見,20日當晚,黃飛松又踏上京城到合肥那班夕發(fā)朝至的班車,找來我省非遺專家樊嘉祿以及攝制組成員,分頭對申報文本和申報片進行逐條修改。并請來了安徽大學英語老師李民先生,開始文本翻譯?!胺g工作的要求更高,每個詞要求客觀準確,每段話要求能夠促進交流溝通。而宣紙制作中好多道工序,又很難在英語中找到對應詞匯,比如宣紙傳統制作技藝中的“踩料”,無論怎么譯都達不到加工的效果,最后經過討論還是用“蹂躪”一詞代替。那幾個晚上,所有人員可以說是腦袋都想空了,討論的連嗓子都啞了。
??24日晚上,等所有的材料按中文、英文各版本裝訂好,已是20點40分,而開往北京的火車21:08發(fā)車,他們扛著材料,一路狂奔擠上火車,還沒到自己的車廂,車就開了!衣服從里濕到外,第二天一早到北京,正趕上下雨降溫,申報組成員都是短衣穿著,一出車站就冷得直打哆嗦。材料于25日上午送到文化部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時變得非常順利起來,當所有材料報送完,他們才覺得累了。十幾天奮斗中,他們每天只能睡兩三個鐘頭,熬通宵是家常便飯。
??成功入選
??材料提交之后,涇縣的宣紙傳統制作技藝申報組步入了漫長的等待中,其中有多次接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來郵件詢問,申報組及時答疑。
??其間,為不使其他競爭對手因為文化主權等問題質疑和問難,申報組始終處于保密狀態(tài),呈現出外松內緊狀態(tài),對新聞界沒有透露一點消息。盡管如此,中國宣紙集團公司充分運用宣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宣紙文化園這一良好的宣傳平臺,在不斷接待相關“要人”時,有意無意透露宣紙申遺的事,再加上省文化廳多次派出相關人員積極協調。于是,宣紙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事牽動了多少人的心,宣紙申遺之旅引來了多少人的關注。
??2009年6月11日下午6點,申報組接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處的塞西爾·杜偉爾女士發(fā)來的郵件,附上了即將提交討論的推薦理由。核心內容為,“宣紙傳統制作技藝”以口口相傳的方式世代延續(xù),可以使社區(qū)成員獲得身份認同感和延續(xù)感;將其列入遺產名錄有助于提高該項目的可見度及其在年輕人中的認知度,并促進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chuàng)造力。
??但教科文組織表示,真正的結果,還要到2009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的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例會,才能評定公布。
??9月25日,申報組來到合肥,聯系到相關人員,準備隨時接受教科文組織的在線咨詢。
??9月30日,關鍵的時候到了!晚上11時,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即時播報了一條消息:“中國有22個項目首批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紙傳統制作技藝排在第4位。那晚,申報組人員在省城的一家小酒館里舉杯慶賀,都把自己喝醉了。
??申遺之路走到終點,涇縣所有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中,這項榮譽,對于經歷了千年風雨的宣紙來說,彌足珍貴。它是世界對宣紙地位的肯定!
??同時,對涇縣來說,這只是一個光輝的節(jié)點,前面的路依然很長很長。正如宣紙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邢春榮擔心的是,宣紙的工藝的精髓,經一代又一代老師傅口授心傳,很難用文字準確表達。留不住年輕人,就無法把日積月累的精華傳下去,“對傳統工藝來說,這是致命的?!?/p>
??中國宣紙集團公司的總經理胡文軍表示,“宣紙成功申遺,是所有與宣紙有關的人由來已久的夙愿。成功入選之后,集團實際上承擔了更大的責任,面臨了新的課題。那就是如何依托這一資源,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帶動全縣宣紙產業(yè)大發(fā)展?!毕乱徊桨l(fā)展的思路已然明確,保護、傳承、發(fā)展?!爸挥邪l(fā)展,才能更有力地保護傳統文化,更有效地傳承千年紙韻?!?/p>
??“在黃色的土地上,中國人用智慧創(chuàng)造出白色的宣紙;在白色的宣紙上,他們還在繼續(xù)著自己創(chuàng)造的傳奇!”這是申報片中解說詞的結語,它說出了我們的心聲,走過申遺之路,宣紙必將締造新的傳奇!
??記者心語
??我們生在宣紙“原產地”,與傳承千年的宣紙,共飲一江水,同依一脈山,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為這一張張潔白綿軟、韻味悠長的宣紙,驕傲,自豪!
??在采訪中,很多人相信,是這部8分42秒的申報片,深深打動了評委。是呵,***的評委們,讀懂了這青山秀水的小城,這金黃的沙田稻草,這翠綠的青檀,這滿山的曬場,這108道精湛的工序,這千錘百煉的場面,這揮汗如雨的身影,這神圣傳奇的技藝,這一張張承載歷史書寫文化的宣紙!
??這一次,宣紙是真正地站在了世界舞臺的中心,坦然面對世界的檢驗與評判。它成功了,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員。未來,它將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支持。它的未來,相信會更美好。
??讓我們記住,為此付出了心血和努力的每一個人。